卷八 臣下
顯達之速者年三十為僕射 封嵩 韓綽
右按《南燕書》:慕容德以右僕射封嵩為左僕射,尚書韓綽為右僕射,時嵩、綽俱年三十。又以嵩弟融為西中郎將,綽弟軌為東中郎將,同拜,四人同入。嵩等陞殿方謝,帝顧曰:「躍二龍於長衢,騁骐骥於千里。」朝野榮之。
不數日内貴盛 劉幽求
右按《唐書》:劉幽求隨玄宗平内難,是夜詔書皆出幽求自為。其制云:「前朝邑縣尉劉幽求,忠貞冠古,義勇横秋,首建雄謀,果成大業,可中書舍人,參知機務,賜爵實封。祖、父俱贈刺史,授二子五品官。」翊日,又定策請睿宗即位,以功授銀青光禄大夫、行尚書左丞相,依舊參知政事,進封徐國公,加實封,通前千五百户,賜物千段、奴婢三十人、宅一區、地千頃,加金銀雜器五車,不數日内。
數月超為大司空 朱博
右按《漢書》:朱博字子元,以京兆尹數月超為大司空。
九十五日位至司空 荀爽
右按《後漢書》:荀爽數徵聘不就,及獻帝時,董卓秉政,復徵之,欲遁,命吏急之,不得去,因復拜平原相。行至宛陵,進為光禄大夫。視事三日,進拜司空。爽出自巖穴,九十五日而登台司,時號白衣登三公。
起家二年為丞相 張鎬
右按《唐書》:獨孤及撰《張鎬神道碑》云:一命左拾遺,再命右補闕,三命殿中侍御史,四命諫議大夫、中書侍郎平章事。起家徒步,二年綰相印。
自補闕至侍郎不周歲為相 杜元穎
右按《唐書》:杜元穎,如晦之玄孫也,歷翰林學士、中書舍人、户部侍郎拜相,自補闕至侍郎,不周歲居輔相之地。詞臣速達,未之有也。弟絳,太子賓客,絳子審權,拜相。
二年間拜相階至特進 韋保衡
右按《唐書》:韋保衡自翰林學士、中書舍人遷兵部侍郎拜相,自起居郎至拜相,二年之間,階至特進。保衡尚懿宗同安公主。
五年至尚书 張敏
右按《漢書》:張敏,字伯達,鄭人也。建初二年,舉孝廉,四遷,五年為尚書。
不出長安城十年至丞相 匡衡
右按《漢書》:匡衡,東海人。十年之間,不出長安城門。為御史大夫未滿歲,便拜相。
不出都門便登相位 鄭覃
右按《唐書》:鄭覃歷官三十餘任,未嘗出都門,便登相位,以至於終。
不及七年為節相 樊澤
右按《唐書》:樊澤應制舉,禮部侍郎于邵一見歎曰:「將相之才也。」不及七年,澤果為節相,邵有知人之鑒也。
四遷至九卿 司馬安善
右按《漢書》:汲黯姊之子司馬安善,四遷至九卿。
七箇月自員外郎為侍郎 盧從愿
右按《唐書》:盧從愿自吏部員外郎至吏部侍郎,七箇月。
三月周歷三臺遷侍中 蔡邕
右按《後漢書》:蔡邕,字伯喈,以侍書御史遷尚書。三月之間,歷三臺,遷侍中。
一日三命 元稹
右按《唐書》:元稹自尚書祠部郎中、知制誥,除中書舍人、翰林學士,賜紫金魚袋。白居易為制,詞曰:「一日之中,三加新命。」稹表謝云:「口勅校官,面賜章服,拔令丞旨,不顧班資。近日寵榮,无臣此例。」初稹知制誥,因中官魏簡進同院武儒衡會食,有青蠅集瓜,忽擊之曰:「適從何來,遽集於此!」一座愕然。
一日二恩 賀知章
右按《唐書》:賀公自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,兼集賢學士,一日併謝二恩。源乾曜與張說同秉政,乾曜曰:「賀公久著盛名,今日一時兩恩,足為學者光輝。然學士與侍郎,何者為美?」說對曰:「侍郎自皇朝已來為衣冠之華選,自非實望具美,無以居之,然終具員之吏,又非往賢所慕。學士者懷先王之道,為搢紳軌儀,蘊楊、班之詞彩,兼游、夏之文學,始可處之無愧。二美之中,此為其最美。」
四時改服飾 傅游藝
右按《唐書》:傅游藝天授中自合宫主簿遷監察,超拜給事中,同鳳閣鸞臺平章事。一年之内,位至宰相,時人謂之「四時仕宦」。言春著青,夏著绿,秋著绯,冬著紫。文宗謂宰臣曰:「天后用人自布衣便與宰相,還得力否?」楊嗣復曰:「天后與今日事異,深峻刑辟,輕用官爵及自固之計。古人云:『三綱失序,拔士為相;四夷皆侵,拔兵為將。』此蓋不得已之事,非理平之事也。」【模按:「宫」、「宦」均訛「官」,據《唐書》改。】
一歲五遷 王猛
右按《晋陽春秋》:秦王苻堅以王猛為輔國將軍、司隸校尉,居中宿衞、僕射、詹事、中書令,領選如故。猛固讓不許,曰:「機務俟才,實咨明哲,朝野所屬。」猛一載五遷,權倾朝野。【模按:原本「苻」訛「符」,據《晋書》改。】
一歲三遷 崔希逸
右按《唐書》:崔希逸十二喪母,以孝聞。十五廬終南山,徧覽經籍。開元十八年,春遷吏部郎中,夏轉河南縣令,冬試司農少卿,一歲三遷,時人榮之。歷官左常侍、河南尹。
白衣入翰林 李白
右按《唐書》:李白天寶中召見金鑾殿,玄宗降輦步迎,如見園綺,草和蕃書,筆不停綴,帝嘉之。七實方丈,賜食於前,御手調羹,遂入翰林,專掌密命。【模按:原本「鑾」訛「鸞」,據《唐书》改。】
六十日内授三品官 張寶藏
右按《唐書》:張寶藏為金吾長,上直歸櫟陽,逢少年獵,割鮮,乃歎曰:「寶藏年七十,未嘗得一食鮮肉。」傍有一僧曰:「君六十日内,官登三品。」時太宗患氣痢,醫不效,詔求醫。寶藏曾困此疾,進乳煎畢撥方,上服愈,宣與五品官,魏徵難之。上疾復作,服前藥又平,因思與五品官不見授何也,徵懼曰:「未知文武二吏。」上怒曰:「治得宰相,不妨已授三品官,我天子豈不及汝耶?」乃厲聲曰:「與三品官。」立授鴻臚卿,時正六十日,雖雜類,然授官速也。
自處士為丞相 范賢
右按《蜀記》:李雄既為成都王,西山范賢字長生,巖居穴處,初徵不至。後賢自青城山乘素轝詣成都,雄大喜,迎於門,與同坐,即拜為丞相,長生勸即帝位。
四遷至丞相 公孫宏
右按《漢書》:公孫宏對策第一,拜博士,二年左内史,元朔二年為御史大夫,五年為丞相,封平津侯。【故人齊賢告人曰:「公孫内服貂裘,外衣麻枲,内廚五鼎,外膳雜肴,岂可以示天下哉!」朝廷自此疑矯焉。宏聞之歎曰:「寧逢惡賓,不逢故人。」宏既開東閣,一欽賢館待大賢,二翹材館待大材,三接士館待國士。】
卷九 臣下
三葉為國元老 趙喜
右按《東觀奏記》曰:行太尉事趙喜,三葉在位,為國元老。其以喜為太傅時,年八十,而心力克壯,繼母在堂,朝夕瞻省,傍無几杖,言不稱老。
出入六十年富貴 杜悰
右按《唐書》:邠公杜悰,太師佑之孫,太尉式方之子,起家昇朝,再為少監,一為詹事,四為太卿,一守郡,一大尹,十擁旌節,兩登相位,三掌邦計,再領鹽鐵,一判版圖,一留守,歷尚書僕射、司空、司徒、太傅,封邠公,食邑三千户,尚岐陽公主,贈太師。凡三十七任,出入朝垂六十年。唐朝大僚,或貶或誅,若乃門風貴盛,終始如此者少焉。
一座最貴 蕭瑀
右按《唐書》:蕭瑀嘗侍内宴,太宗謂侍臣曰:「自知一座最貴者,先把酒。」時長孫無忌、房玄齡等相顧未言,瑀引手取杯,帝問曰:「卿有何說?」瑀曰:「臣是梁朝天子兒,隋朝皇后弟,唐朝尚書左僕射,天子親家翁。」太宗撫掌,極歡而罷。弟男七人同日拜官郭子儀
右按《唐書》:郭汾陽弟男七人,同日有制拜官。弟幼沖,左庶子;曜,太子少保,兼判詹事;晞,檢校工部尚書,判秘省事;晤,兵部郎中;曖,左散騎常侍;曙,司農少卿;映,太常丞。汾陽有表謝曰:「同日而拜,前古未聞。青紫炤庭,冠蓋成里。」
弟男姪十一人同制授官 劉總
右按:白居易為制詞,其略云:劉約等,惟爾先父太師濟,為國元臣,惟爾兄總,襲續名業云云, 而爾約等皆可任用。故昇郡符而加命服者五,昇朝序而佐環衛者六,朱轓紫綬,焕赫相望,勳德之家,於斯為盛。
官誥一百二十七軸同日入門 沈易直
右按唐《建中實錄》:德宗贈外戚官,外祖沈易直赠太傅,高祖太保,元舅太尉,其餘贈三公、保、傅、僕射、尚書者又十四人,上使中官以廐馬馱官牒送沈氏。凡贈官拜職階封爵邑男女官誥一百二十七軸,皆飾以錦翠,人以為榮。
羣從甥姪百餘人為官 韋倫
右按《唐書》:韋倫為太子少保致仕,每朔望入朝,羣從甥姪候於下馬橋,不下百人。
七子二孫封侯 夏侯惇
右按《魏書》:夏侯惇為大將軍,谥忠侯,子充嗣。魏帝思惇功,欲使子孫畢侯,分惇邑千户,賜七子二孫爵,皆關内侯。惇弟康及子懋素封列侯,而太祖以女妻懋素,即清河公主也。懋素歷位侍中、尚書。
子孫五人封侯 曹參
右按《漢書》:曹參野戰功多,高祖賜食邑平陽,萬六百三十户,號平陽侯,代蕭何為相。子孫五人封侯,子時尚平陽公主,子襄尚衛長公主。
父子兄弟十餘人食邑 蕭何
右按《漢書》:高祖以蕭何功居第一,封鄧侯,賜剑履上殿,入朝不趨。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,皆有食邑。
為帝王師封萬户 張良
右按《漢書》:高帝曰:「運籌策帷幄中,決勝千里外,子房功也,自擇齊三萬户。」良曰:「願封留侯足矣,不敢當三萬户。」乃封良為留侯。良曰:「今以三寸舌為帝王師,封萬户,位列侯,此布衣之極,於良足矣。」良祖代五世相韓。
三代帝王禮重 李泌
右按《唐書》:李泌天實中獻書,玄宗召見,命待詔翰林,仍東宫供奉,肅宗甚禮遇。楊國忠忌其才,奏泌為詩諷上,詔於蕲春安置。肅宗北巡,會泌在嵩、颍間,召入,延致卧内,動皆顧問。泌稱山人,固辭禄秩,以散官拜銀青光禄大夫,仍判元帥廣平王行軍司馬事。肅宗嘗謂之曰:「卿侍上皇,中為朕師友,今下判廣平行軍,朕父子三人資卿道義。」其見重如此。尋為崔圓、李輔國害其能,泌乞游衡山,以三品禄俸遂隱衡山。代宗登位,召入為翰林學士,以至拜相。
五世盛德 杜畿 王昶
右按《青囊書》:杜畿為魏僕射,畿子恕為幽州刺史,恕子預晉鎮南將軍,預子錫晉散騎常侍,錫子文晉光禄大夫。
右按《青囊書》:王昶魏司空,昶子湛晉汝南太守,湛子承晉東海内史,承子述晉驃騎將軍,述子垣之晉安東將軍。
十三代子孫二十三人榮貴 于栗磾
右按《北史》:于栗磾,代人。魏太武時冠軍將軍,好持黑弰弓,號黑弰將軍。子洛拔,侍中、尚書令。洛拔六子,長曰烈,領軍將軍、侍中、尚書令。【節概不謝金日磾。】烈子祚,襲爵。祚弟忠,領軍將軍、侍中、尚書令。忠弟景,武衛將軍。烈弟果,朔、華、并、恒四州刺史。果弟勁,女為宣武后,封太原公。勁子暉,侍中、尚書、僕射。勁弟天恩,遼西太守。天恩之子仁生,平原太守。仁生孫子提,隴西郡太守。提子謹,太傅、燕國公。謹子實,開府儀同三司。實子穎,澤州刺史。穎弟仲文,右翊衞大將軍。實弟翼,太尉。翼子璽,開府儀同三司。翼弟義,潼州總管。義子宣敏,奉車都尉。宣敏子志寧,唐宰相。義弟禮,上將軍、趙州刺史。禮弟智,封齊國公,為大司空。
卷十 臣下
一門二十三人封王 武承嗣
右按《唐書》:天后朝,武氏一門封王者二十三人:承嗣魏王,三思梁王,攸暨定王,攸寧建昌王,攸宜建安王,攸緒安平王,攸歸九江王,攸止恒安王,攸望會稽王,懿宗河内王,嗣宗臨川王,尚賓河間王,重規高平王,載德穎川王,求己渤海王,敬道天水王,延基南陽王,延考淮陽王,崇訓高陽王,崇敏清河王,崇基宣城王,延暉陳留王,延祚咸安王。【懿宗安撫河北,犯法者生取膽,虐毒如此。】
一代五人封王 李方叔 胡長仁
右按《後魏書》:李方叔女為文成皇后,有子五人:誕封陳留王,峻封頓邶王,嶷封彭城王,雅封榮陽王,白封梁郡王,世號為五王李家。
右按《北齊書》:胡長仁兄弟,以后族並封王:長仁隴東王,弟長懷建昌王,長咸濟陰王,長洪武德王,長陸汝陰王。
五世封王 穆崇
右按《後魏書》:穆崇子觀,觀子壽,壽子平國,平國子羆,五世襲封宜都王,故號穆氏五王。
四世封王 長孫道生
右按《後魏書》:長孫道生,道生子瓬,瓬子觀,三世封上黨王,觀子雅,西魏馮翊王,故號長孫四王。
三世封王 陸俟
右按《後魏書》:大將軍河南陸俟,封東平王,子麗封平原王,麗子定國封東郡王。
五世侍中 陸英
右按《吴書》:陸英,英子玩,玩子始,始子萬載,萬載子真,並世為侍中。
一門二中書令五侍中 謝密
右按《宋書》:謝密黄門侍郎,子莊中書令。莊之子颺晋平太守CB丫颺之弟肋中書監,鹏之弟顥豫章太守,顥之弟礎飞礎之子瀹太傅。瀹之子覽中書令,覽之弟舉侍中,舉之子嘏侍中。嘏之子儼侍中,佃侍中,僑侍中。
三代為侍中 馮鲂
右按《漠書》:馮鲂父子兄弟,並帶青紫兰一代為侍中。
兄弟四人迭為侍中 柳忱
右按《南史》:柳氏兄弟十五人,第二恢,第三憚,第四愷,第五忱.11一兩年間四人迭為侍中,復居方伯,當世罕比。兄弟俱曾為侍中楊恭仁右按《唐書》:楊恭仁並弟師遠,俱曾為侍中。
父子同時為尚書令中書令 紀隲
右按《吴錄》:紀隲字子上,景皇時,隲父亮為尚書令,隲為中書令,每朝會,詔以雲母屏風隔坐。
父子俱曾為中書令 王珉
右按《晋陽春秋》:王珉為中書令,珉父洽嘗為此官,珉復繼之。時人以為奕世令望。先是王獻之為中書令,卒,以珉為此官,世謂之大王令、小王令。
父子俱上公 司馬孚
右按《晋書》:安平獻王司馬孚為太宰,其長子義陽成王望為太尉,父子居上公,自中代未之有也。【望曾為司徒,代何曾,孚年九十。】兄弟俱為中書令宗秦客右按《唐書》:宗秦客並弟楚客,俱為中書令。
三拜中書令 張說
右按《唐書》:燕國公張說,三拜中書令。
代恩第為尚書令 樂廣 王戎
右按《晋書》:樂廣為尚書左僕射,代王戎為尚書令。始戎薦廣,而終踐其位,時人美之。
卷十一 臣下
四世五人為三公 袁安
右按《後漢書》:袁安太僕卿,為司空,遷司徒。安子敞,光禄勳,為司空。敞子湯,太僕卿,為司空、司徒、太尉。湯子逢,屯騎校尉,為司空。逢弟隗,太常卿,為司空、太尉。
四世四人為太尉 楊震
右按《後漢書》:宏農楊震八世祖喜,封赤泉侯。高祖敞,為丞相。父寶,隱居不仕。自孝安帝至獻帝七世,父子並有德業。震子秉,秉子賜,賜子彪,自震至玄孫彪,四世為太尉。
四世四人為三公 寶巖
右按《後魏書》:竇巖為司徒,巖子略少傅,略子熾太傅,略孫毅大司馬。
三世四人為三公 宇文永
右按《後魏書》:宇文永為太尉,子測少保,測弟深少師,深子孝伯少冢宰。
三世三人為三公 李沖 長孫雅
右按《後魏書》:隴西李沖,沖之子延實,延實之子成,三世三人並為司空。
右按《西魏書》:長孫雅為太師,子紹遠為大司空,紹遠子覽為大司徒。
一門七人為三公 荀勗
右按《晋書》:荀勗為司徒,子藩太保,組為太尉,藩子邃為太保。勗即漢司空爽之曾孫,魏太尉堂曾孫,晉太尉顗從祖兄子也。
一門四人為三公 賀拔允
右按《北齊書》:賀拔允為太尉,弟勝為太師,岳為太尉,勝堂弟仁為太師。
一門三人為三公 于謹
右按《後周書》:于謹為太師,子實司空,實弟翼太尉。
四代為司徒太尉 王宏
右按《晋書》:王宏,瑯琊臨沂人。曾祖導晉司徒,父珣司徒,宏至太尉,孫僧達為太尉。
屏風隔坐 第五倫 鄭宏
右按《後漢書》:第五倫為會稽太守,舉鄭宏孝廉。後宏為太尉,倫為司空,班次之,每朝見,鄭常曲躬自卑。章帝問其故,遂聽置雲母屏風,分隔其間,青史羡之。
四辭僕射而後受 荀顗
右按《晋書》:荀顗代陳泰為僕射,領吏部,四辭而後受。
三拜左僕射 李程
右按《唐書》:彭原公李程,自河中節度使拜左僕射,頃之領汴州,拜左僕射一歲,鎮襄陽,又拜左僕射,自武德至長安四年已前,兩拜僕射為丞相。其後以南省事疎,方帶平章之號,然非耆德碩老有高名者,莫得居焉。程故三拜此官,不處於古,振古為盛。
一門三僕射 韋待價
右按《唐書》:韋待價為右僕射,三從弟安石為左僕射,再從姪巨源為左僕射。
四世為僕射 封回
右按《後魏書》:封回子隆之,隆之子子繪,子繪子德彝,四世為僕射,德彝入唐。【模按:原奉作「封迴」,查《後魏書》作「封回」,因為更正。】
三世為僕射 謝安
右按《晋书》:謝安,安之子琰,琰之子混,三世為僕射。
三世為令僕 王述 孔愉
右按《晋书》:中書令王述,述子坦之,坦之子瑜,三世為中書令兼僕射。
右按《晋書》:孔愉為僕射,愉子安國為僕射,孫靖為僕射兼尚書令。
神告僕射 李靖
右按小說:李衛公始困於貧賤,因過華山廟訴於神,且請告以官位所至,詞色抗厲,觀者異之。佇立良久乃去,出廟門百許步,聞後有大聲曰:「僕射好去。」顧不見人。其後竟至端揆。
白衣尚書 鄭均
右按《後漢書》:鄭均為尚書,澹泊無欲,以病乞骸骨,終不肯起。帝嘗車駕幸均舍,勅賜尚書禄終其身,時人號為白衣尚書。
五世為吏部尚書 何尚之
右按《宋書》:何尚之,子偃,偃子戢,戢子昌禹,昌禹子敬容,五世為吏部尚書。
四世五人為吏部尚書 王敬恒
右按《宋書》:王敬恒,子瓚之、延之,瓚之子秀之,秀之子俊之,四世五人皆為吏部尚書。
兄弟同時為左右丞 崔知悌
右按《唐書》:崔知悌為左丞,知悌之弟知温為右丞,兄弟同時對居二轄。
從者答神人曰魏公舒 魏舒
右按《晋陽春秋》:魏舒少時,嘗宿於野。主人產子,俄而聞車馬聲,有人問:「為男為女?」從者曰:「男也。」令書之:「年十五當以兵死。」又問寢者誰,曰:「魏公舒。」後十五年,舒往問之,所生子果為斫桑斧所傷而死。舒後果為三公,是知人之爵禄前定矣。悲夫!銳於名者如之何?
贈童子木馬 段暉
右按《北史》:段暉,姑臧人。漢太尉熲之後。身長八尺餘,師事歐陽氏。有一童子,與暉同志,後二年辭歸,從暉請馬,暉戲作木馬與之。童子甚悦,謝暉曰:「吾太山府君子,奉勅游學,今將歸。損子厚贈,無以報德。子後當至方伯封侯,非報也,且以為好。」言終,乘馬騰虚而去。暉乃自知必將貴,仕乞伏熾盤,為輔國大將軍、凉州刺史,遷御史大夫、西海侯。
白鬚公神語 羅宏信
右按小說:羅宏信初為本軍步射小校,掌牧圉。曾宿魏州觀音院,院門外其地有神祠,俗號曰白鬚公。巫有宋千者,忽謂宏信曰:「夜來神有語,君不久為此地主。」佗日復言之。不期月,軍變,推宏信為帥,累加至太尉,封臨淄王。
卷十二 雜録
宰相乘車入宫殿 車千秋
右按《漢書》:車千秋為丞相,年老,乘小車入宫殿,曰「小車丞相」。【千秋自高寢郎論戾太子事,一日超九級,至鴻臚卿。】
三公乘小馬入東西臺 李勣 許敬宗
右按《唐書》:高宗龍朔三年,移仗就蓬萊宫,始御紫宸殿聽政。五月,司空李勣、太子少師許敬宗入朝日,聽乘小馬入東西臺,仍令一卑官迎送,時高宗改中書門下省為東西臺。
侍讀腰轝入内殿 褚無量
右按《唐書》:褚無量,玄宗朝為右散騎常侍、崇文館學士侍讀。以年老,每隨仗出入,時許緩步,特與造腰轝,令内給使舁於内殿。或上居别館,以路遠則命宫中乘馬,上親自送迎,以申師資之禮。
逸人不拜天子 盧鴻
右按《唐書》:玄宗徵嵩山逸人盧鴻,三詔至,及謁見,不拜,磬折而已。問其故,鴻曰:「臣聞老子云,禮者忠信之薄,不足可依。山臣鴻敢以忠信奉見。」上異之,賜宴,拜諫議大夫,章服並不受,遂送還所居。
父子草傳位册書 賈曾
右按《唐書》:睿宗傳位與玄宗,賈曾草册書。天實十五年,逆賊陷關,大駕巡狩至渭水,父老擁肅宗不得去。玄宗召曾之子草册書,令肅宗監國。上謂至曰:「兩朝内禪典册,皆出卿父子,何太盛也!」
父子撰帝王父子實錄 沈既濟
右按《唐書》:沈既濟為禮部員外郎,撰《德宗建中實錄》。子傳師為吏部侍郎,繼修《憲宗實錄》,未竟,出鎮湖南,特詔成於邸所,時論榮之。
父子有策廢功 李義府
右按《唐書》:李義府以立天后之勳授封,後子湛為羽林將軍,與張柬之廢天后,以功開國。時人以為父子勳業,皆因天后。
令自揀拜相日 劉瑑
右按《東觀奏記》:河東節度劉瑑在内署日,上深器異。大中十年,手詔追之。既至,拜户部侍郎、判度支。十二月十七日次對,上以御案歷日付瑑,令於下旬擇一吉日,瑑不諭旨。上曰:「但揀一拜官日即得。」奏二十五日佳,上笑曰:「此日命卿為相。」秘,世無知者。高湜自集賢校理為鳳翔從事,湜即瑑舊寮也,二十四日辭瑑於私第,湜曰:「竊度旬時,必副具瞻之望。」瑑笑曰:「來日具瞻,何旬時也。」湜驚不敢發。詰旦,果爰立矣,始以此事泄於湜。
三入承明 廬應璩
右按《文章叙錄》曰:應璩博學善屬文,嘗作《百一詩》云:「問我何功德?三入承明廬。」璩初為侍郎,又為常侍,又為侍中,故云三入。
七代通顯 應順
右按:漢中興初,有應嫗者,生四子而寡。見神光照社,試探之,乃得黄金。自是諸子宦學,並有才名,至瑒七代通顯。應順將作大匠,子疊江夏太守。疊生郴,武陵太守。郴生奉,從事中郎。奉生劭,車騎將軍掾。劭弟珣,司空掾。殉子瑒,為丞相掾。
一人四事相同 鄭珏
右按《五代史》:鄭珏,十九舉及第,名姓在第十九人,登第後十九年為相,於昆仲中又第十九,聞者異之。
二人四事相同 李摯 李行敏
右按《摭言》:唐貞元十二年,李摯以宏詞振名,與李行敏同姓,同年登第,又同甲子。【及第时,俱二五岁,又同門。摯嘗答行敏詩云:「因緣三紀異,契分四般同。」
衣錦還鄉 朱買臣
右按《前漢書》:朱買臣,吴人。家貧好書,負薪歌道中,妻羞求去。嚴助薦買臣為中大夫。東越反覆,拜為會稽太守。帝曰:「富貴不還故鄉,如衣錦夜行,今子如何?」買臣辭謝,遂乘駟馬車去。會稽聞太守至,發民治道,並縣長吏送迎,車數百餘。東入吴界,見故妻與夫治道,買臣悉召故人與飲食,有恩者皆報復焉。
賜錦袍還鄉 魏元忠
右按《唐書》:魏元忠為宰相,神龍二年,还宋州拜埽,詔宰相及諸司長官送於上東門,給千騎四人充左右。上幸白馬寺以送之,賜錦袍一領、銀千兩。制曰:「衣錦晝游,在乎兹日;散金敷惠,谅屬斯辰。」元忠至鄉,无所賑施,議者非之。
都門祖二疏 疏廣 疏受
右按《前漢書》:疏廣與兄子受,蘭陵人。地節三年,立皇太子,廣為太傅,受為少傅。每朝進見,太傅在前,少傅在後,父子並為師傅,朝廷以為榮。在位五歲,廣謂受曰:「吾聞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此而不去,懼有後悔,岂如歸老故鄉?」即日父子移病,上許之,賜黄金二十斤,皇太子贈五十斤。公卿大夫故人邑子祖道,供張東都門外,送者車數百兩,辭決而去。觀者皆曰:「賢哉二大夫!」歎息為之下泣。其後張景陽《詠史詩》美之云:「達人知止足,遣榮忽如無。抽簪解朝衣,散髮歸海隅。」
大臣歸鄉事 苗晋卿 邱為
右按《說苑》:苗晉卿採訪河東,歸鄉拜掃,郡將宴苗。使屬縣令行酒,酒至,苗必起身受杯,立飲卒爵。又市老獻酒,苗降西階拜之而後飲,時人稱之。時自天官侍郎、河東採訪使歸潞州壺關縣。
右按《說苑》:邱為庶子,以常侍致仕歸江東,縣令詣之,必候門磬折而俟,授坐必拜。本鄉里胥在階下立,邱不敢坐,令命之坐,仍令執橙以授之。時年八十,將過縣門,必降乘而趨,鄉里美之。
自相位至節度九表讓官 牛僧孺
右按《唐文宗實錄》:牛僧孺為相,三表求免,出淮南一年,六表讓官,除東畿防禦使,詔以疾辭榮,誠嘉止定。又改授左僕射,中使送官誥往。舊例,留守除内官,無送告身例,及見,稱疾不出,復除襄陽,上欲留之。僧孺懇辭出外,召對數刻,因賜觚、散、樽、杓一盤。上曰:「以卿正人,故賜古器。」【先是僧孺大和中為相日,言太平無象,至是思之。僧孺自相位至节度凡九讓,可以懲躁競之夫矣。】
讓太尉位與管寧 華歆
右按《晋书》:先是華歆與管寧、邴原相友善,魏明帝即位,以歆為太尉,歆乃遜位讓寧,徵命安車不起。寧年八十,環堵摹門,偃息窮巷,吟詠詩書,不改其樂。惜位者、銳進者讀書至此,不亦羞乎!
卷十三 臣下
兄弟同時為翰林學士 吴通微
右按《唐書》:吴通微,弟通元,貞元中同時為翰林學士。承德宗顧遇,唱和歌詩,批答表疏,移院金鑾坡下,有逾月不出。時詞臣之盛,近無其比。
兄弟相代為翰林學士 高元裕
右按《唐書》:高元裕為翰林侍讀學士,拜御史中丞。兄少逸,自諫議大夫代弟為翰林學士。兄弟迭處内庭,時人榮之。
兩代四人為翰林學士 楊收
右按《唐書》:楊收,收之子鉅,收之弟嚴,嚴之子汪,兩代四人為翰林學士。
三代五人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韋貫之
右按《唐書》:韋貫之,憲宗朝翰林學士、中書舍人。伯兄綬,德宗翰林學士。綬之子温,遷翰林學士,以父曾拜此職,不就。貫之子澳,宣宗翰林學士。澳之子庠,僖宗中書舍人。庠之弟郊,昭宗中書舍人、翰林學士。
同年五人同為翰林學士
庾敬休一 柳公權 李紳 韋表微 高钺
右按《唐書》:元和元年,禮部侍郎崔邠下一榜,放進士十三人,其後庾敬休等五人,長慶中為翰林學士。
張沆二 吴承範 湯鵬 江文蔚 范禹偁
右按《五代史》:長興二年,考功員外郎盧華下進士八人,内張、吴、湯盡為翰林學士。江歸偽唐,為翰林學士。范入偽蜀,亦入翰林為學士。
座主與門生同在翰林
和凝一 李澣
右按《五代史》:長興三年,翰林學士、知制誥和凝知貢舉,放進士二十四人。李澣及第未數載,與座主同列内署,和大拜制,澣草之。澣不俟和命,其閣中器皿動用,盡掊歸私室,以為濡毫。
封舜卿二 鄭致雍
右按《五代史》:禮部侍郎封舜卿,梁開平三年知貢舉,放鄭致雍狀元及第。後舜卿與致雍同受命入翰林為學士,致雍有俊才,舜卿才思拙澀,及試五題,不勝困弊,因託致雍秉筆。當時議者以為座主辱門生。
王起三 周墀
右按《唐書》:長慶二年,王起自中書舍人知貢舉,放進士周墀及第,其後同在翰林。會昌三年,起自僕射再放榜時,周墀任華州,因寄詩賀起。詩中敘同在翰林,今故錄之。詩曰:「文場三化魯儒生,二十餘年振重名。曾忝木鷄誇羽翼,又陪金馬入蓬嬴。【墀幼年木雞及第,又嘗陪僕射守職内庭。】雖欣月桂居先折,更羡春蘭最後榮。欲到龍門看風水,關防不許暫離營。」起答曰:「贡院離來二十霜,誰知更忝主文場。楊葉縱能穿舊的,桂枝何必愛新香。九重每憶同仙禁,六義初吟得夜光。莫道相知不相見,蓮峰之下欲徵黄。」
門生為翰林學士撰座主白麻 薛廷老
右按《唐書》:凡及第人入為翰林學士者甚眾,或座主先逝,或座主官位不及於内制者。唯薛廷老在翰林,座主庾承宣拜兖海節度使,廷老為其詞,時人榮之。
使主未離鎮掌書記為翰林學士草加官白麻 高璩
右按《唐書》:大中年中,白敏中為荊南節度使,高璩試大理評事,為敏中掌書記。尋入拜右拾遗,間一歲,充翰林學士,草敏中加太子太傅制。乃賀敏中狀云:「去年草檄,猶依劉表之門;今日揮毫,獲敘周公之德。」時人以為盛事。
翰林學士自著綠賜紫 馮道 陸贽
右按《後唐書》:莊宗即位,馮道自省郎充翰林學士,由著綠便賜紫。
右按《唐書》:陸贽十八進士及第,升宏詞,為翰林學士,自著綠便賜紫,德宗呼為「陸九」,常脱御裳賜之。至若不名呼,則神堯皇帝呼裴寂為「裴監」,呼蕭瑀為「蕭郎」,則有之,呼第行則未有,其寵如是。【姜皎者,玄宗在藩,皎察上非常之度,尤委心焉。及即帝位,常申宴私,呼之「姜七」而不名。】
三度為翰林侍讀學士 柳公權
右按《唐書》:柳公權元和十五年自右拾遣充翰林侍讀,長慶二年改右補闕出,太和二年自司封員外郎入,至五年改右司郎中出,太和八年自右司郎中入,開成五年加散騎常侍出。凡三入翰林為侍讀學士。
天子謂學士曰加官之喜 裴諗
右按《東觀奏記》:裴諗為學士,一日加承旨。上幸翰林,諗寓直,便中謝。上曰:「加官之喜,不與妻子相面,得否?便放卿且歸。」諗降階蹈謝。却召,上以御盤果實賜之,諗以衫袖張受。上顧一宫嬪項下,取一小帛裹之賜諗。諗父度,元和中君臣魚水之分,遂於諗恩禮亦異焉。
一夜草一十五將麻制 范質
右按《五代晉書》:范質為翰林學士時,戎王將圖南寇,少帝徵外諸侯用兵,因是觀其進退以去留之。八月一日,有制命一十五將,以北京留守劉充為行營都統等。是夜質直金門,帝以制多,令召别學士共草。公奏曰:「今或夜開禁門,必恐漏洩機密,臣之罪也,不若臣獨草。」遲明已封進訖,付外,丞相於閤中覽制,咸異之曰:「昔草五王制者,傳作美談,今范公獨草十五將麻制,真大手筆也。」質,周太祖朝拜相。
卷十四 臣下
三世三人入北省 李懷遠
右按《唐書》:李懷遠黄門侍郎平章事,子景伯給事中,景伯子彭年中書舍人、給事中。
兄弟三人入北省 温大雅
右按《唐書》:温大雅黄門侍郎,弟彦博中書令,彦將中書侍郎,與兄大雅同時為給事中、中書舍人,同時為兩省侍郎。高祖曰:「我起義晉陽,為卿一門爾。」
父子三人中書舍人 韋安石 陸元方 崔融
右按《唐書》:韋安石子陟,陟弟斌,俱為中書舍人。【斌子况,隐王屋山,徵拾遣不起。以起居郎徵,半載棄官。又以司封員外郎徵,辭疾。元和初,諫議大夫徵,就官數月,乞骸骨,以庶子致仕。軒冕之家,高尚自處,四徵終去,时人美之。】
右按《唐書》:陸元方子象先,象先弟景融,俱為中書舍人。【時中書舍人四人,各坐一省,世謂之四户,吕文顯謂之势傾天下。】
右按《唐書》:崔融子禹錫,禹錫弟翹,俱為中書舍人。
四代中書舍人 李德林 張嘉貞
右按《隋書》:李德林隋中書舍人,子百藥,百藥子安期,安期孫羲仲,俱為唐中書舍人。
右按《唐書》:張嘉貞,子延賞,延賞子宏靖,宏靖子次宗,四代並為中書舍人。
三代中書舍人 徐齊聃
右按《唐書》:徐齊聃,齊聃子堅,堅子嶠,三代為中書舍人。
鳳閣王家 王易從
右按《唐書》:王易從弟擇從、朋從、吉從昆仲四人,開元中三至鳳閣舍人,故時人號為鳳閣王家。
三王 王珣
右按《唐書》:秘書監王珣與兄璵、弟瑨齊名,並官至中書舍人,時人謂之三王。
兄弟二人中書侍郎 楊宏禮
右按《唐書》:楊宏禮並弟宏武,俱為中書侍郎。
一家四人給事中 李處宜
右按《唐書》:李處宜堂弟填,再從弟顒,顒弟令昌,四人皆曾為給事中。
兄弟三任一同 孔若思
右按《唐書》:孔若思為給事中,弟仲思與兄自太府虞部員外郎並給事中,三任同是一府,又同時列戟。
兄弟對居兩省 劉禕之
右按《唐書》:劉禕之為北門學士,兄懿之為給事中,兄弟並居兩省,同為侍奉官,論者美之。
兄弟對居兩制 趙光逢 劉濤
右按《唐書》:趙光逢中書舍人、翰林學士,弟光裔知制誥,兄弟時對掌内外制命。
右按《五代史》:開運初,劉濤拜中書舍人,是時弟瀚方任翰林學士,昆仲分居兩制,時人美之。
六度入兩制 徐台符
右按《五代史》:徐台符清泰中膳部員外郎、知制誥,其後兩丁憂去職。再入,開運初入翰林,又轉中書舍人,尋陷蕃。乾祐中,又除中書舍人。世宗初,又入翰林,歷禮、刑、兵三侍郎充職。二十年間,四登西掖,兩入北門,迭居玉堂之中,亦儒者之奇也。
三代四學士 于休烈
右按《唐書》:于休烈集賢殿學士,祖志寧為十八學士,休烈長子益、次子肅,相繼為翰林學士。【休烈妻韋氏卒,代宗以父子儒行,特贈韋國夫人,葬日給鹵簿鼓吹。休烈卒,自工部尚書赠左僕射,儒士終始之榮,未有其比。】
兄弟三人學士 顏師古
右按《唐書》:顏師古秘書監、宏文館學士,弟相時禮部侍郎,崇賢秦府二學士,勤禮曹王友、宏文館直學士。
德宗批出知制誥官 韓翃
右按小說:韓翃佐李勉夷門之幕,同院韋巡官,一夕扣門見韓曰:「員外除駕部郎中、知制誥。」韓愕然,韋曰:「留邸狀報制誥闕人,中書取旨,德宗批曰與韓翃。」時有與翃同姓名者,又具二人同進,御筆批曰:「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日暮漢宫傳蠟燭,青煙散入五侯家。」又批曰:「與此韓翊。」韋曰:「此君詩也。」韓曰:「是也。」遲明,李與僚屬皆至,時建中初也。【翃有寵妓柳氏之事,許堯佐撰傳甚详。】
卷十五 臣下
三世為司隸 趙興
右按《後漢書》:趙興,下邳人。不卹諱忌,每入官舍,輒更繕修館宇,移穿改築,故犯妖禁,而家人爵禄,益用豐熾,官至颍川太守。子峻,太傅,以才器稱。孫安世,三世皆為司隸,時稱其盛。
子孫七人為廷尉 郭宏
右按《後漢書》:郭宏,陽翟人,家代衣冠。太守寇恂以宏為決曹掾,斷獄三十年,用法寬平,郡内比之東海于公。年九十五卒。子躬明法律,為廷尉。躬中子旺,至南陽太守。躬弟子鎮,再遷尚書令,封定颍侯。鎮長子賀,累遷廷尉,襲封樂成侯。鎮弟子禧,為廷尉,遷太尉。禧子鴻,至司隸校尉,封安鄉侯。郭氏自宏後,數代皆傳法律,子孫公者一人,廷尉七人,侯者三人,刺史、二千石、諸中郎將二十餘人,御史、正卿監者甚眾。
三世為廷尉 吴雄
右按《後漢書》:吴雄,河南人。以明法律,桓帝時自廷尉致位司徒。雄少時家貧,母死,葬之所封之地,不卜時日。巫言族滅,而雄子訢、孫恭為廷尉。
父子二人為御史大夫 杜周 寶德元
右按《漢書》:杜周為御史大夫,子延年為御史大夫,居父官府,不敢當舊位,坐卧皆易其處。子緩太常卿,六弟五人至大官,少弟熊歷五郡二千石、三州牧。
右按《唐書》:竇德元為御史大夫,子懷貞亦為御史大夫。
兄弟二人並拜御史大夫 李峴
右按《唐書》:李峘自户部尚書,弟峴自京兆尹,並拜御史大夫,俱判臺事。自唐初以來,兄弟並拜大夫,未有其比。是時長安士庶,皆賦詩以美其事。
父子二人為中丞
李乾祐一
右按《唐書》:李乾祐與子德,俱曾為御史中丞。
王德儉二
右按《唐書》:王德儉,德儉之子璿,俱為御史中丞。
張楚金三
右按《唐書》:張楚金與子倚,俱為御史中丞。
五世為河南尹 裴諝
右按《唐書》:裴諝,霓之子,除河南尹,乃曰:「此官諝家五世為之。」諝坐未嘗正位,以寬厚和易為禮。
兄弟四職相代 韋承慶
右按《唐書》:韋承慶長壽年中,與弟嗣立相代為鳳閤舍人。長安三年,承慶又代嗣立為天官侍郎,頃之又代為黄門侍郎。四職相代,時人曰:「大郎罷相,二郎拜相。」中宗授嗣立黄門侍郎,制曰:「芝蘭並秀,見謝石之階庭;骐驥齊驅,有劉山之昆季。」史曰:「近者命兹鸞署,已擢雁行,纔出芸扃,奄歸蒿里。永言荊樹,坐折連枝,眷彼恒山,空餘一鳥。俾遷榮於皂蓋,宜襲寵於黄樞。」
一家五人仕青宫 崔神基
右按《唐書》:崔神基庶子,弟神慶庶子,神福庶子,神慶子琳少保,珪庶子詹事。
一門三傅 劉承顏 薛綜
右按《唐書》:開元中,劉承顏與弟瑗,瑗弟㻣,兄弟三人相繼為太子太傅,仍帶銀青光禄大夫。
右按《吴志》:薛綜,綜子瑩,瑩子兼,三人皆為太子太傅。【模按:原本作《吴书,今据《三國志》更正。】
父子三人皆為史官 劉子玄
右按《唐書》:劉子玄散騎常侍、修國史,子贶起居舍人、修國史,餗補闕、修國史,三代為史官,儒者榮之。【子玄初欲為著作郎,乃曰:「若博覽羣籍,非此官不可。」薛元超為中書令,曰:「吾有三恨,不以進士及第,不娶王姓女,不得修國史,餘無所限。」是知史官不易得也。】
衣道服知史館事 尹愔
右按《玄宗實錄》:開元中,以道士尹愔為諫議大夫、集賢院學士,兼知史館事,賜朝散階。愔懇辭,詔許衣道服視事。
九世有史傳 王導
右按《晋書》:王導,導子洽,洽子珣,珣子曇首,曇首子僧綽,僧綽子儉,儉子騫,騫子規,規子襃,九世自有史傳。
三代司業 孔穎達
右按《說苑》:孔穎達,子志元,孫惠元,代傳儒學,善教胄子,三代司業,可謂盛哉。
侍讀坐宣賜牀歸家 王迴質
右按《說苑》:王迴質自山東褐衣召拜壽王等侍讀,蒙賜帛牀褥衣衾等,令迴質坐牀上,羅列所賜,使金吾舁歸其家,觀者如堵,咸曰稽古之力也。晉桓榮亦是。
卷十六 臣下
子代父為太僕卿 公孫敬聲
右按《漢書》:公孫賀自太僕卿遷為丞相,其子敬聲,代父為太僕卿。父子三人為大卿監【模按:原本脱落此條,不知係何人,無從增補。查總目内有此條目,兹將其目添入,並空白二行。】
右按《唐書》:竇抗將作大匠,子靜司農卿,誕太常卿。
父子兄弟四人大卿監 閻立德
右按《唐書》:閻立德將作大監,子元邃司農卿,弟立行衛尉卿,立本將作大匠,替為工部尚书。【立本善畫,太宗召畫水鳥,閤外傳呼云畫師,深為愧赧。立本後與姜恪出禦吐蕃,立本以畫見稱,時人曰「左相宣威沙漠,右相驰譽丹青。三馆學士放散,五臺令史明經」也。】
兄弟六人同至三品 崔邠
右按《唐書》:崔邠弟酆、郾、郇、鄯、郸,兄弟六人,同奉朝請,官皆至三品。
三世執金吾 程知節 田仁會
右按《唐書》:程知節為武侯將軍,知節子處弼,處弼子孝伯,並為金吾將軍。
右按《唐書》:田仁會為武侯將軍,仁會子歸道,歸道子賓庭,並為金吾將軍。
三世將軍 薛仁貴 盧定與
右按《唐書》:薛仁貴威衛將軍,子訥左衛將軍,又徽羽林將軍,訥子暢金吾將軍。
右按《唐書》:盧定與武侯將軍,子師德威衞將軍,師端左衛將軍,師昌金吾將軍,師端子恒允右衞將軍。
父子為武侯大將軍 趙道興
右按《唐書》:趙道興父才,隋右武侯將軍。道興貞觀初歷左武侯中郎將,號為稱職。太宗曰:「卿父為隋武侯將軍,有當時之譽。卿今克傳弓冶,可謂不墜家聲。」因擢右武侯將軍。其父時廨署,仍舊不改,時人以為榮。道興常自指其廳事曰:「此是趙才將軍廳,今还使趙才兒坐。」為朝野所笑,傳為口實。
三品要職 王及善
右按《唐書》:上元二年,以王及善為右千牛衛將軍。上謂曰:「朕以卿忠謹,故與卿三品要職。佗人誰得至朕所?卿佩長横刀在朕左右,知此官貴否?」
與府主同為金吾 張暐
右按李同《說苑》:張暐為京兆尹,徐知仁為醴泉尉。後張為金吾,而知仁四歲八改,亦至金吾,常惕息以奉張,張接之不失朋僚。【孟温尹京兆,宇文融尉富平,後為鴻胪,孟為司农,相見用舊礼,其為時議所短。】
兄弟同時列棨戟 張大師 張沛 崔琳
右按《唐書》:張大師與弟延師,皆帶銀青,延師弟儉師金紫,兄弟三人同時列戟,人稱為三戟張家。大師曾姪孫去奢少府監,去奢弟去逸光禄卿,去逸弟去盈衛尉卿,皆是銀青階。已上兄弟三人,又再列三戟。
右按《唐書》:張沛,沛弟洽,洽弟涉,兄弟三人並同時列戟。【沛兄潛知魏州,沛同州,洽衞州,涉汴州,父文權為侍中,時人呼為「萬石張家」。
右按《唐書》:崔琳,弟珪、瑶,伯仲多至大官。每宴集,組印相輝,華轂盈門,以一榻置笏,猶重疊於其上。自開元迄於天寶十五年,無中外缌麻喪,私第在東都,並列榮戟,當時號為「三戟崔家」。【前後不同三戟者不书。】
子姪三人並授上柱國 劉仁軌
右按《唐書》:劉仁軌伐新羅,以功進爵為上公,並子姪三人,並授上柱國,州黨光顯,號其所居為樂成鄉三柱里。仁軌拜相時,讓左僕射。
卷十七 臣下
七為大總管帶平章事 魏元忠
右按《唐書》:魏元忠自御史中丞拜相,七為大總管天兵道、天兵中道、隴右道、蕭關道、三為靈武道,並不去平章事,兼三作副元帥。
代妻父為節度使 韋皋
右按《唐書》:韋皋自鳳翔判官授殿中侍御史,權領隴州,立殊功,拜節度使。朱泚卒,入為金吾將軍。皋妻父張延賞,先為西川節度使,四年之内,皋代領西川。【韋生三日,胡僧曰:「諸葛武侯後身也,長大必却坐蜀。」因以武子為字。】
父子同時為節度使 韓宏 田宏正
右按《唐書》:韓宏,子公武,俱立殊功。宏任汴州節度使,公武鄜州節度使,宏弟充鄭滑節度使。【公武卒,宏孫紹宗嗣為鄜坊節度使。模按:原本二「鄜」字均訛作「麟」字,並据《唐書》改。】
右按《唐書》:田宏正,子布,俱立殊功。宏正魏博節度,子布涇原節度。又韓、田二家當憲宗時,遂為當代之榮。或曰:「王智興河中,晏平靈武,安得不書?」智興逐崔羣,刼徐州,晏平用賄十萬,得朔方,其後坐贓黜永州司户,安可與韓、田二家為比?【模按:《卓異記》兩「度」下均有「使」字,「涇」作「經」,「中」下有「子」字,下「智」上有「對曰」二字。】
子四人俱任節度使 李晟
右按《唐書》:西平王李晟,立收城之功,其後四子皆秉節旄。愿,夏、徐、鳳翔、汴、河中;憲、愿、聽、愬,唐、廣、隨、襄陽、鳳翔、徐、博;聽,鄂、靈夏、并、滑、魏、邠寧、徐、鳳翔、河中。 【晟、愬、愿皆任鳳翔,聽又任,時人榮之。聽七歲為恊律,入公署,吏胥小之,不為致禮,聽鞭之見血,西平大奇之。
三人皆當為方伯 沈攸之 孫超之 全景文
右按《南史》:沈攸之微時,與吴人孫超之、全景文共乘一船入都,引船過津。有一人面相之曰:「君三人皆為方伯。」復謂攸之曰:「苟有不驗,便是相書誤耳。」後攸之為荊、郢二州,超之為廣州,景文為南豫州。
四世為本郡太守 孔愉
右按《晋書》:會稽孔愉,愉子安國,愉孫靖,靖二子山士、靈符,四世五人,本郡太守。
四世為本郡刺史 畢眾敬
右按《後魏書》:東平畢眾敬,子元賓,元賓子祖暉,祖暉子義雲,四世為本郡刺史。眾敬致仕,後元賓為之。
三世坐益州 周訪
右按《晋書》:汝南周訪,訪子撫,撫子楚,三世為益州刺史。
三世坐蒲州 崔義玄
右按《唐書》:清丘公崔義玄,子神基,孙琳,三世為蒲州。
二世坐平盧 薛楚玉
右按《唐書》:薛楚玉為平盧節度使,曾孫平亦為之。【薛仁贵子楚玉,楚玉子蒿,昭義節度。嵩子平,兩鎮滑州,一鎮平盧。】
父子坐興元 鄭餘慶
右按《唐書》:鄭餘慶鎮興元,創儒宫學館。子澣文鎮興元,復繼前美。【先是餘慶自外入覲,澣時為補闕,憲宗曰:「卿之令子,朕之直臣,更相賀。」遂遷起居舍人。
大馮君小馮君 馮野王
右按《漢書》:馮野王,弟立,相代為上郡守,民歌曰:「大馮君,小馮君,兄弟繼踵相因循,政如魯衞德化均。」
大雍州小雍州 韋慶遠
右按《後魏書》:韋慶遠,弟暉業,兄弟繼為雍州刺史,時號大雍州、小雍州。永徽之後,盧承慶、承業兄弟相代為雍州長史,時人亦稱大小雍州。在京城有牧守,皆親王兼領,而長史最為官長,與今京兆尹同。
大鄭公小鄭公 鄭述祖
右按《北齊書》:鄭述祖為光州刺史,父道昭,先時亦為光州刺史。民歌曰:「大鄭公,小鄭公,相去五十載,風教猶尚同。」
父子交代為刺史 韋康
右按《漢書》:韋康代父端為荊州刺史,父出傳舍,子入居州,時人榮之。
兄弟前後為一州刺史 夏侯亶 楊播 賈敦頤
右按《晋書》:夏侯亶,弟夔,皆曾任豫州刺史。人歌曰:「我之有州,頻有夏侯。前兄後弟,布政優優。」
右按《南史》:楊播為華州刺史,後弟津亦為華州刺史,當世榮之。
右按《唐書》:賈敦頤弟敦實,貞觀中為饒陽令,有能名。時制大功已上不得聯職,敦實兄敦頤復為瀛州刺史,朝廷以其兄弟廉謹,特令同州,時人榮之。後敦頤與敦實前後俱為洛州刺史,百姓懷其政惠,樹碑於道傍,頌其德政,兄弟雙建,時人呼棠棣碑。
父子三人旌節坐本郡 李全忠
右按《唐年補錄》:李全忠,本范陽人,子匡威,匡威弟匡籌,父子三人相繼擁旌節坐本郡。【全忠乾符末為棣州司馬,有蘆一枝生於室,尺餘三節。問别駕張建章,建章曰:「苻洪池中蒲,生九節為瑞,乃姓蒲,子孫昌盛。況蘆者茆也,合生陂澤,而生於室,非常也,君必分茆之貴。三節者,傳節鉞三人也。」後果如其言。模按:原本「弟」字下空白一字,「籌」訛「儔」,又小註「别」字上「瑞」「人」二字下,各空白一字,「陂」訛「陵」,並據《唐書》、《北夢瑣言》等書補改。】
舉主與孝廉相代 范津明 傅燮
右按《後漢書》:靈帝時范津明知人,舉傅燮孝廉。及燮為漢陽太守,與津明交代,合符而去,鄉邦榮之。
卷十八 雜錄
就私第注官 裴光庭
右按《唐書》:僕射裴光庭罷相知選,朝庭優其年德,令就私第注官,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東市兩街,時人以為盛事。
兄弟並導騶而行 張缵
右按《梁書》:舊制,僕射、中丞坐位,東西相向。時大同四年元日大會,張綰為中丞,兄缵為僕射,及百司就列,兄弟並導騶而行,分趨兩塗,前代未有,時人榮之。
徵光寺錢 韓滉 張正元 王宗
右按《國史補》:韓滉為宣武節度使,張正元為邕管經略使,王宗為壽州刺史,皆自大理寺移牒徵光寺錢,相繼而至寺監,以為榮。
父子並命 趙宗儒
右按《唐書》:趙宗儒自陸渾主簿拜右拾遣,充翰林學士,時父骅改秘書少監,與父並命出於中旨,當時榮之。宗儒後罷,拜吏部侍郎,德宗勞之曰:「知卿閉關六年,故有此拜。曩與先君並命,尚念之耶?」宗儒俯伏流涕。
荀氏八龍 荀儉
右按《荀氏譜》:苟儉,【漢侍中悦之父。】儉之弟绲,【為漢南相,】绲弟靖。或問汝南許邵曰:「靖、爽孰賢?」邵曰:「二人皆王佐也,慈明外光,叔朗内潤。」靖、爽隱身修舉,動必以禮,太尉徵不就,年五十五。靖弟燾。舉孝廉,年七十。燾弟汪,昆陽令,年六十。汪弟爽,公車徵為平原相,遷光禄勳、司空,自被徵命,九十五日遂登台司,年六十三。爽弟肅,守武陽令,年五十。肅弟專,司徒,年七十,朗陵令。颍川荀季和之八子,並有德業,時人號之八龍,並在西豪里。渤海苑康知名士也,時為颍陰令,美之曰:「高陽氏有子八人。」遂改所居為高陽里。【模按:原本「王」字下脱「佐」字,兩「燾」字皆作「壽」,「司空」下有一「出」字,「出」字下空白四字。又「西」訛「四」,「苑」作「宛」,並據《後漢書》增補删改。】
比荀氏八龍 崔琯
右按《唐書》:同州刺史崔邯,有子七人,皆至達官,時人比之荀氏八龍。長曰琯,工部侍郎。弟珙,宰相、太子少師。瑨,二郡刺史。璪,刑部尚書。璵,兵部侍郎。【子澹,吏部侍郎,孫远,拜相。】球,尚書郎。珦,史官。史官曰:「崔氏咸通、乾符之間,昆仲子弟曳組拖紳,歷臺閣、踐藩嶽者二十餘人。大中以來盛族,時推甲焉。」【模按:崔邯有子七人,璵兵部侍郎,查《唐書》作崔頲生八子,璵河中節度使。又按原本「史官曰」脱「史」字,今增。】
五绝 虞世南
右按《唐書》:太宗嘗命寫《烈女傳》裝屏風,於時無本,世南暗書,一無遣失。上出行,有司請載書,帝曰:「不須,虞世南在此,行秘書也。」嘗臨朝,稱世南一人遂兼五绝:一曰德行,二日忠直,三曰博學,四曰文詞,五曰書翰。及卒,上曰:「石渠東觀之中,無復人矣。」又為詩一篇,追思往古興亡之事,既而歎曰:「鍾子期死,伯牙不復鼓琴。朕之此篇,將何事所示?」因命褚遂良詣其靈帳,讀而焚之,其見重如此。【模按:原本作「一曰博闻,二曰德行,三曰書翰,四曰詞藻,五曰忠直」,查《唐書》作「一曰德行,二曰忠直,三曰博學,四曰文詞,五曰書翰」。又「見」字下脱一「重」字,並改增。】
鬼謠 錢起
右按《唐書》:錢起,吴人。工五言詩。初從鄉薦,寄居江湖,嘗於客舍月夜獨吟,聞人吟於庭中,曰:「曲終人不見,江上數峰青。」起愕然,攝衣而視之,無所見矣,以為鬼怪,而誌其十字。及就試之年,座主李暐試《湘靈鼓瑟詩》,題有「青」字,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,暐深嘉之,稱為绝唱,是歲及第。其省試詩曰:「善鼓雲和瑟,嘗聞帝子靈。馮夷空白舞,楚客不堪聽。雅調凄金石,清音發杳冥。蒼梧來怨慕,白芷動芳馨。流水傳湘浦,悲風過洞庭。曲終人不見,江上數峰青。」
文士聲名播蠻夷 張文成 蕭穎士 馮定
右按《唐書》:張文成下筆成篇,七應舉,四參選制策,皆登甲科。員半千曰:「張子之文,如青銅錢,萬中揀萬,未聞退時。」時人號為「青錢學士」。久視中,太常令馬仙童使新羅,默啜問:「文成何在?」仙童曰:「自御史貶官。」默啜曰:「此人何得不用?」而後新羅使入,就寫文章而去,其才名遠播如此。
右按《唐書》:蕭穎士,字茂挺,聰俊,一覽無遺。嘗有新羅使至,云願蕭夫子為國师,其聲名遠播如此。
右按《唐書》:諫議大夫馮定,長慶中源寂使新羅,見其國人傳寫定所為碑記。又韋林符之使西番也,見其國人寫定《商山記》以代屏障,其文播於夷狄有如此者。
將士割股祭長帥 烏重允
右按《唐書》:烏僕射為將帥討蔡州日,有蔡將李端來降,其妻為賊縛於樹,脔食至死绝,猶叫其夫曰:「善事烏僕射。」其得人心如此。烏自行間至長帥,赤心奉上,能與下同甘苦,不居功勳,善待寮佐,當時名士咸願依焉。病時,將士割股以療,後有軍士二十餘人,皆割股以祭焉。古之良將,无以加焉,今錄於卷中,以為將帥之元龜。【模按:烏重允,原本脱「重」字,據《唐書》增。】
胡雛異事 石勒
右按《晋陽春秋》:石勒羌種,乞翼伽之子。勒初生,赤光滿室,白氣自天屬於庭中。所居武鄉山草木,皆作鐵騎之形,每耕聞鼙鼓之聲。年十七,倚嘯上都門,王夷甫見而異之,曰:「此胡雛聲貌有奇志,不殺為天下患。」東瀛公賣與師歡。勒耕田,以石為姓,以勒為名,僭帝位,稱後趙十五年。
導母轝太常閱樂 崔邠
右按《唐書》:崔邠授太常卿。故事,太卿初上,閱四部樂於官署,觀者縱焉。邠自私第去帽,親導母轝,公卿逢者為迴避之,衢路以為榮。
婦人衣冠貴盛 苗夫人
右按《唐書》:苗夫人,其父,太師也,其舅張嘉貞,宰相也,其夫延賞,宰相也,其子宏靖,宰相也,子壻韋皋,太尉也。
父子忠烈 袁憲
右按李同《說苑》:文皇謂岑江陵曰:「梁、陳名臣子弟,有堪引者否?」對曰:「隋師入陳,百司奔散,唯袁憲在主旁:王充受越王禪,憲子承家為給事中,託疾不署名。此父子足稱忠烈。」於是拜承家弟承序為晉王文學。
一門忠孝 卞壺
右按《晋書》:卞壹為領軍將軍,蘇峻反,苦戰死。時二子眕、盱見父没,相隨赴賊,同時見害。眕母裴氏撫二子屍曰:「父為忠臣,汝為孝子,夫何恨哉!」徵士翟湯聞而歎曰:「父死於君,子死於父,忠孝之道,萃其一門。」【臣史嘗聞封德彝等在隋末親見虞世基被难,世南匍匐而請代;許善心之死,敬宗自以求生,即不知敬宗為儒讀書,曾見卞氏之事乎?而敢盗居丞相之位,天何容乎?神何宥乎?模按:原本「眕」作「眎」,「湯」訛「陽」,並據《晋書》改。】
三代旌表門閭 楊氏
右按《楊炎列傳》:炎,鳳翔雍人也。曾祖大寶,唐初宰龍門,劉武周陷晉,大實不屈節,遇害,贈全節侯。祖哲,有孝行,旌表門閭。父播,高蹈山壑,志慕巢由,玄宗徵以諫議大夫,棄官就養,又表門閭。肅宗加散騎常侍,號元靖先生。炎,汧、雍間號為小楊山人。初為河西書記,罷,副元帥李光弼奏為判官,不起。肅宗徵起居舍人,辭禄就養。丁父憂,廬於墳,有紫芝白雀之祥,又表門閭。孝著三代,門樹六闕,古未有也。
吮糜之聲聞數十里 尹氏
右按《錄異傳》:周時尹氏貴盛,五葉不别,會食,家數千人。遭饑荒,羅鼎作糜吮之,聞數十里。
三使相 孙德旺 董彦弼 周承诲
右按《唐年補錄》:光化三年,樞密劉季述、王仲山册昭宗為太上皇,以德王裕監國,欲殺帝。崔允密以蠟絹致意,告州使孫德昭,德昭結清遠都督董彦弼、周承誨,以除夜伏兵安福門外金吾亭子。至元日,仲山至,遂斬之。次擒季述等三將,引兵至少陽院,告以返正,攜仲山首進。帝毁扉出,御長樂樓,受百官賀,遂斬季述、王道弼、薛握,四家並赤族。制以德昭領靜海軍,承誨邕管,彦弼容管,並賜扶傾定難功臣,檢校太保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各賜金帛數車,所有珍玩,咸竭而與之,目曰「三使相」,時人榮之。【後宴保寧殿,製曲曰《讚成功》,出戲作樊哙救君難以褒之。】
卷十九 舉選
七榜院 崔邠
右按《登科記》:元和二年,崔邠為禮部侍郎,連放二榜。又元和六年,邠之弟郾為禮部侍郎,連放二榜。元和十四年,郾之弟郸,為禮部侍郎,放一榜。大中七年,郾之子瑶,自中書舍人為禮部侍郎,又放一榜。崔氏六榜,皆刻石於常樂街泰寧寺,時人謂之曰「榜院」。瑶後為陝州長史。其詞曰:「唯爾諸父,自元和代,至於爾躬,五十年間,四主文柄,上下六載,輝耀一時,充於庭臣,皆汝門生。」天下以為盛。咸通十四年,郾之三子瑾,自中書舍人拜禮部侍郎,又放一榜,乃命門生韋庠刻石,將飾七榜。
攜門生迎家君 楊嗣復
右按《摭言》:實曆年中,楊嗣復相公具慶下,繼放兩榜時,先僕射自東洛入覲,嗣復率生徒迎於潼關,既而大宴於新昌里第。僕射與所執坐正寢,公鎮諸生翼坐於兩序。時元、白俱在,皆賦詩於席上,唯刑部侍郎楊汝士詩後成,元、白覽之失色。詩曰:「隔坐應須賜御屏,盡將仙翰入高冥。文章舊價留鸞掖,桃李新陰在鯉庭。再歲生徒陳賀宴,一時良史盡傳馨。當年疏傅雖云盛,詎有兹筵醉綠醽。」汝士其日大醉,歸謂子弟曰:「我今日壓倒元、白。」【模按:原本「鸞」字下空白一字,「陳」字下多一「後」字,「馨」訛「聲」,「醽」訛「酝」,今據《摭言》並御定《全唐詩》補删改正。】
門生引門生謁座主 崔璵 趙隲 裴皡 馬裔孫
右按《唐書》:禮部侍郎崔璵,大中六年知舉,放趙隲及第。至咸通七年,隲自翰林學士出拜禮部侍郎知舉,璵為禮部尚書。隲放榜後,攜門生詣相國里謁璵,集於崇南街龍興觀前,進士韓衮已下題云:「集此從座主侍郎赴團,起居大座主尚書。」
右按《五代史》:同光二年、三年、四年,禮部侍郎裴皡連放三榜,放馬裔孫及第。後未逾九年,裔孫自翰林學士、禮部侍郎知舉,放進士十三人,乃引門生謁謝皡。皡時為兵部侍郎致仕,因書一绝句曰:「宦途最重是文衡,天與愚夫立盛名。三主禮闈皆八十,門生門下見門生。」時人榮之。及第與長行拜官相次崔昭矩王倜
右按《摭言》:崔昭矩大順年中裴公下狀元及第,翌日兄昭緯登。昭緯中和三年亦狀元及第。
右按《摭言》:王倜是魯公損之子,倜及第,翌日父損登,倜過堂日,别見。
門生先於座主佩金魚 李石
右按《唐書》:李石,元和十三年及第,後二年賜绯,又二年賜紫,自釋褐四年内賜绯又賜金紫。至長慶二年,座主庾承宣内艱,服闋,除尚書左丞,始賜金紫。石乃選紫衫鑄金魚獻焉,議者稱之。【模按:原本「承」字下空白一字,據《摭言》補。】
兄弟六人進士及第 韋述
右按《登科記》:韋述並弟迪、逍、迥、巡、逌等六人,皆進士及第。【模按:原本「逍」訛「遉」,又脱「逌」字。據《唐書》並《氏族大全綱目》、《尚友錄》等書改增。】
一家八人進士及第 趙不器
右按《登科記》:趙不器,子夏日、冬曦、和璧、安貞、居貞、頤貞、彙貞,父子八人,皆進士及第。内冬曦、安貞,神龍二年考功崔彦昭下兄弟二人及第,時人謂之科第趙家。【模按:原本「彙」字空白,今據《唐書》補。】
一家六人進士及第 蔣挺
右按《登科記》:蔣挺二子洌、涣,挺弟播,播子準,洌子餗,一家父子孫六人,並進士及第。
兄弟七人進士及第 張琪
右按《登科記》:張琪,弟瓌、璜、珮、琬、琚、瑗,兄弟七人,並進士及第。後琪為宏文館學士,瓌集賢學士。
兄弟四人進士及第 常無欲
右按《登科記》:常無欲並弟無為、無名、無求,皆進士及第。無欲、無名,又拔萃入高等。
兄弟五人進士及第 趙𥞏
右按《登科記》:趙𥞏,弟皙、格、搏、搩五人,皆進士及第。
兄弟三人同年及第 李義琛
右按《登科記》:李義琛,弟義琰,弟上德,三人武德六年進士及第。一榜四人,而李氏昆季三人。自有舉場以來,兄弟相次擢第即多,若同年即無此盛。義琛官至中書侍郎,義琰工部侍郎,上德司門郎中。
兄弟二人制舉同年登科 韋夏卿
右按《登科記》:大曆年中,宣政殿試茂異登科十人,韋夏卿,弟正卿,俱登科入高等。
兄弟同年童子及第 蕭同和
右按《登科記》:開元十七年,荊州解童子蕭同和並弟同節俱及第。
父子狀元及第 歸仁紹 仁澤
右按《登科記》:歸仁紹,咸通十年狀元及第,仁紹子修,光化四年亦狀元及第。
右按《登科記》:歸仁澤,乾符元年狀元及第。子黯,大順三年狀元及第。
兄弟三人俱狀元及第 孔緯
右按《登科記》:孔緯,大中二年狀元及第,弟䌲,咸通十四年狀元及第,緘,乾符三年狀元及第。
兄弟二人狀元及第 楊憑 于珪 楊贊禹
右按《登科記》:楊憑,大曆九年狀元及第,弟凝,大曆十三年亦狀元及第。【模按:原本「弟」字下脱一字,查《唐書》楊憑弟凝、凌二人,未知孰是,今空白一字。】
右按《登科記》:于珪,大中三年狀元及第。珪之弟瓌,大中七年狀元及第。
右按《登科記》:楊贊禹,大順元年狀元及第。弟贊圖,乾寧四年狀元及第。
進士狀元却為宏詞頭 李琚 陳諷 李程 張又新
右按《登科記》:李琚,開元二十二年進士,狀元及第,當年宏詞頭登科。
右按《登科記》:陳諷,貞元十年進士,狀元及第,當年宏詞頭登科。
右按《登科記》:李程,貞元十二年進士,狀元及第,十三年宏詞頭登科。
右按《登科記》:張又新,元和九年進士,狀元及第,十二年宏詞頭登科。
進士狀元却為拔萃頭 王閱
右按《登科記》:王閱,天寶元年進士,狀元及第,八年拔萃頭登科。
進士狀元却為制舉頭 崔元翰
右按《登科記》:崔元翰,建中二年進士,狀元及第,貞元四年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頭登科。
九登科選 馮萬石
右按《登科記》:馮萬石,聖曆元年進士及第,大足元年嫉惡科,神龍二年才高位下科,景雲三年懷能抱器科,開元二年重考及第,六年超羣拔類科,十三年考判入等,十六年又判入等,二十六年文詞雅麗科,凡九度登科選。【模按:原本作「馮方石」,查諸書均作「馮萬石」。又「能」訛「龍」,「器」字空白。「羣拔」二字倒置,今改補更正。】
七登科選 張秀明
右按《登科記》:張秀明,景雲二年進士及第,三年手筆俊拔超羣流科,開元二年重考及第,七年超羣拔類科,十八年吏部考判入等,十九年又判入等,二十三年宰拔科,凡七登科選。
三世十三榜十四人登科 趙存約
右按《趙氏科名錄》:存約之子隱,拜相,乃撰此錄,云三世十三榜,十四人登科。内光啟三年放柳大夫榜,再從弟兩人同年及第,即昌翰、光庭也。内三人知貢舉。【模按:原本目录内「登科」作「及第」,據總目並卷首原目改。又文内「放」訛「故」,均改正。】
卷二十 神仙
全家登仙 許真君
右按《總仙記》:許真君名遜,汝南人。祖琰,父肅,世慕道。晉護軍長史穆,皆真君之族子,穆家祖孫亦得仙。真君為旌陽縣令,棄官入道。道成,晋元康二年八月十五日,玉皇命玉真上公崔文子、太元真卿段兵仲册為九州都仙大使,封玄都御史,賜玉膏靈丹,鳳車龍輦,綵雲四合,舉家四十二口,拔宅上昇。錦帳自雲中墮於故宅,今其地有游帷觀。【模按:《十二真君傳》「元康」作「太康」,「八月十五」作「八月一日」。又原本「墮」訛「隨」,「游」字下即空白,據《太平廣記》改增。又按游帷觀,即今西山玉隆萬壽宫。】
潛山真君二
右按真人是臣史之遠祖,按《總仙記》:真人名子長,齊人。少好道,到霍林遇仙人韓眾,授靈寶符,傳臣勝赤杯散,真人服藥,年百八十歲,色如少女。妻子九人,皆服此藥,入勞盛山昇仙。住方丈之室,神洲受太元生錄,以五芝為糧,太上補為修門郎,位亞神次。唐玄宗夢二十七仙,稱是二十八宿,内真人是星宿,於潛山得道,號潛山真君。【模按:原本作「二十八仙」,据《神仙感遇傳》並《太平廣記》改。】
何侯三
右按《總仙記》:何侯者,堯時隱蒼梧山,慕長生,三百餘口耕耘。舜南狩,止何侯家,太帝五老來謂舜曰:「昇舉有期。」翌日,五帝下迎舜,白日上昇天。五帝以藥一器與何侯,使投酒中,一家三百餘口飲不竭。以餘酒灑屋宇,拔宅上昇天,位為太極仙侯。今九嶷山有何侯廟,在舜廟側。
三世六人登仙 樂淨信
右按《定志經》:昔過去恒沙之數久遠刼時,有賢信道民,姓樂名淨信,常以資財供養山中道士,終後證為元始天尊,妻為中侯太夫人。子法解,夫妻不違先君之教,為左元真人,法解妻及證為右元真人,其二兒允祖、次允,小名阿奴,俱為飛仙,共乘雲軿,以諧天尊之所。
五世十二人登仙 許肇
右按《總仙記》:許肇,長史七世祖也,不知得道時。在酆都,為東明公右師晨。六代孫副,為南彈方侯。【今為九宫仙也。】副之第三子邁,得道入蓋竹山為地仙。副之第四子穆,晋護軍長史,入華陽洞得道,為左卿仙侯,署為上清真人。王母第二十女紫微夫人與穆書云:「玉醴金漿,交生神棃,方丈火棗,元光靈芝。我當與山中許道士,不與人間許長史。」穆之第二子聯,小名虎,死為地仙羽。穆之第三子翽,名宸,小字玉斧,為侍帝宸上清仙翁。溯之子黄民,邁妻孫氏,穆妻陶氏拜斗,穆孫女娥皇,娥皇妹道育,黄民弟孫女瓊輝,《真誥》曰並皆得度也。【模按:此條原本訛脱空白之處極多,今據《神仙传》並《潛確類書》、《氏族大全綱目》等書,略為增補删改。】
五世為相後登仙 張子房
右按《總仙記》:張良,字子房,五世相韓。良遇黄石公,為漢丞相十三年,穀成山下得黄石,願棄人間事。欲從赤松子游,乃學道服金丹告終,並黄石葬焉。赤眉亂,人發其墓,但見黄石,化而飛去,不見其屍。良登仙為太元童子,從老君於太清中。
祖孫四人登仙 茅濛
右按《總仙記》:茅濛,字初成,咸陽人。隱華山修道。當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,龍駕白日昇天。先是時有童謠曰:「神仙得者茅初成,駕龍上昇入太清。時下元洲戲赤城,繼世而往在我盈。」始皇聞之,問故老,曰:「此仙人之謠。」始皇於是有棄世之志。濛之玄孫盈,得道於金陵句曲山,上昇為東嶽上卿、司命真君、太元真人,居赤城,時來句曲,邦人改句曲為茅君山。弟固,武威太守,固弟震,西河太守。二弟聞兄得仙,乃棄官從兄學道,固為句曲真人、定保右禁郎,治句曲山;震為保命地仙,主司三官。當時父老里諺歌曰:「茅山連金陵,江湖據下流。三君乘白鶴,各治一山頭。召雨澤旱田,陸地亦復收。妻子保堂室,使我無百憂。白鶴翔青天,何時復來游?」三君往曾各乘白鶴而集此山二三處,時人見之,際形於歌詠,乃立廟於山東,呼為白口口,而不知司命君已東之赤城也。【模按:原本「東嶽上卿」「卿」字空白,「保命地仙」,「保」字空白,「右禁郎」,「右」訛「石」,並據《氏族大全綱目》補改。又按:「三十一年」,查《尚友錄》作「三十九年」,又「龍駕白日昇天」,查《洞仙傳》並《太平廣記》,「龍」字上有「乘」字,「駕」字下有「雲」字。又「震西河太守」,查《神仙傳》「震」作「裹」,《集仙傳》並《太平廣记》「震」作「衷」,《氏族大全綱目》「西河」作「江西」。】
一家七人登仙 王子喬
右按《總仙記》:王子喬,周靈王之子晉也。好吹笙,作鳳皇鳴。游伊洛之間,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。四千餘年後,於山中見桓良曰:「告我家,七月七日,待我於缑氏山頭。」至是,果乘白鶴駐山巔,望之,不得到。舉手謝時人,數日而去。時有童謠曰:「王子喬,好神仙,七月七日上賓天。白虎口瑟鳳吹笙,乘雲鼓氣吹日精。長不歸秋山冷霑[占改亡]。」口口為桐柏真人右弼,主領五嶽司侍。子喬妹道香,周靈王第三女宋姬之子,子喬為别生妹也。口眉壽,口口俱入陸口。道香受書為《紫清宫傳》。妃領東宮口口夫人。子喬兄弟七人得道,五男二女,眉壽亦得道。郡國至廬陵太和有玉山,即子喬曾控鶴於此,旱即祈雨。禱祈時有人誤唤奴者,即無雨。相傳云子喬既為仙奴,附於此為神,至今擇烈民之為諱。【模按:原本「四千餘年後於山中」,查劉向《列仙傳》作「三千餘年後,求之於山上」。又「缑氏山頭」,作「缑氏山巔」,「至是」作「至時」,「駐山巔」作「駐山頭」。
兄弟四人登仙 郭四朝
右按《總仙記》:郭四朝,燕人。兄弟四人求茅山學道,並得仙。四朝是長兄,司三官,六年無違,遷九官左仙翁,領玉臺執蓋侍郎。今茅山下有地名曰郭千者,是四朝住宅,使人種植處,登仙後復憶舊居,時來宴朋友。
兄弟七人登仙 匡俗
右按《總仙記》:匡俗,周武時人。兄弟七人,皆有道術,結廬於此中。後得仙去,空廬尚在,故曰廬山。漢武帝封俗為大明君,又稱廬山君。【模按:原本「匡俗」,查諸書作「匡裕」,或作「匡績」,又「周武時人」,查慧遠《廬山記》作「殷周之際」,周景式《廬山記》作「周威王時人」。又「於」字空白,據《太平寰宇記》並《廬山志》補。】
西王母五女俱為仙官 華林 媚蘭 青娥 瑶姬 玉真
右按《西王母神仙書》:姓何氏,字婉妗,一號太虚九光龜臺金母也。第三女華林,字容真,為後聖上保同南極元君紫微夫人,治長離山太丹宫。第十三女媚蘭,字申林,為雲林右英夫人,治滄浪山雲林宫,降嬪於上治左卿仙侯司命真人。第二十女名青娥,字愈音,為紫微元宫夫人,治元壟山,在崑崙山東北。第二十三女名瑶姬,為雲華上宫夫人,理玉英臺,曾游巫山。小女玉真夫人,降嬪元都太真王。養女是何參軍之女。王母使事劉口於口間所得手巾,裹雞舌香,巾乃是火浣布。【模按:原本姓「何氏」,《老子枕中经》作「姓杨,名回」,《集仙錄》作「姓侯氏」,《列仙傳》作「姓缑諱回」。
預知玄女神君道士 王遠知
右按《唐書》:道士王遠知,師梁陶先生,傳符籙。太宗潛龍時,與房玄龄往謁遠知,指秦王曰:「上應天命,下濟蒼生。」指玄齡曰:「聖君之輔也。」尋入少室山,年一百二十六歲。臨終,语子紹業曰:「汝年六十五,當謁金闕聖后,七十當逢玄女神君。」紹業以其言奏之。至年六十五,遇高宗垂拱初年,七十遇天后臨朝。召見,加贈遠知金紫光禄大夫,其預知如此。【模按:原本「语」訛「諸」,又「汝年六十五」訛「六十六」,今並改正。】◎
出《全宋筆記》第一编第三册
朱易安 傅璇琮等主編
鄭州:大象出版社,2003.10
ISBN 7-5347-3204—2